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呢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是什么?

来源:星际派

食源性疾病,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等疾病,包括食物中毒,也就是大家所说的“吃出来的病”。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、生物性的,也有动植物性的。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,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。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以植物类食品为主,其次为动物类食品。植物类食品主要是毒蘑菇、粮食和蔬菜;动物类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和水产品。

有的人在饭馆、餐厅用餐后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这很可能就是食源性疾病。大部分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会在吃完食物两到三天内出现,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,如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,临床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,还可能会伴随发热、头痛等。如果感到自己可能出现食源性疾病,必须立即停用可疑食品,并前往医院就诊。

关键词: 食物中毒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

推荐

直播更多》

关闭

资讯更多》

焦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