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双星共有包层演化 双星共有包层演化过程理论是什么提出的?

来源:星际派

所谓双星共有包层演化,是指双星中的一颗恒星由于物质损失剧烈膨胀,其外层将另一颗恒星包裹,形成一个共有包层的过程。“双星共有包层演化是双星演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。”韩占文强调。

处于共有包层中的恒星,其既有演化路径被打断,随后的演化命运将由共有包层演化过程决定,共有包层有可能被抛射,形成短周期双星,或两颗恒星并合成一颗恒星。

早在1976年,天文学家就提出了双星共有包层演化过程理论。“但近半个世纪以来,这个共有包层一直没有被观测到,使得人们很难知道这一演化阶段真实发生了什么。”韩占文说。

基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.3米宽视场望远镜和开普勒卫星等观测数据,研究人员在南半球发现了一个距离我们23000光年的双星系统,两颗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,它们周围有一个正在膨胀的壳层,以大约每秒200千米的速度离开双星。这个膨胀的壳层被证明是大约1万年前被双星抛射的共有包层。

“这一发现把一个理论设想变成了现实。天文学家不仅在观测上首次看到了双星共有包层演化的证据,而且还可以通过观测来精确刻画这一关键过程。”韩占文说,这是本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,在此之前,科学家们只能大致形象地描述这一过程,并没有直接观测证据。

对此,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布莱恩·施密特评论道,该重大发现为深入理解共有包层演化打开了新途径。

关键词: 诺贝尔物理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共有包层演化 双星系统

推荐

直播更多》

关闭

资讯更多》

焦点